中文字幕国产_国产成人在线一区二区_av香港经典三级级 在线_高清久久_国产日韩精品在线_欧美日韩亚洲二区

機構簡介
機關黨建 機關黨建
廉潔文化建設
精神文明建設

黃玉順《生活儒學:儒家思想系統的重建》出版

來源:中國孔子網作者: 2024-10-14 09:34

黃玉順 著

商務印書館2024年9月版

  

  本書是作者“生活儒學”(Life Confucianism)的選集,除個別節選自專著《愛與思——生活儒學的觀念》和《中國正義論的形成——周孔孟荀的制度倫理學傳統》的章節,其余都是單篇文章,從2004年至2021年以來作者關于“生活儒學”的大約200篇文章中選出。

  自2004年正式提出伊始,“生活儒學”即引起學界關注,迄今為止,海內外學界的介紹、研究和評論,已有文章200多篇(已結集為文集10種)、專著兩部。此外,多家單位已聯合主辦過三屆“生活儒學”全國學術研討會。

  這里選輯作者的文章27篇,分為八編,以呈現“生活儒學”思想系統的全貌,就教于海內外學人。

  2022年3月5日序于濟南寓所

  目錄

  導論:回望“生活儒學”(4)

  第一編:綜論

  “生活儒學”導論 (16)

 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——“生活儒學”問答 (25)

  何謂“哲學”?——論生活儒學與哲學的關系 (42)

  第二編:方法論

  復歸生活、重建儒學——儒學與現象學比較研究綱領(50)

  注生我經:論文本的理解與解釋的生活淵源——孟子“論世知人”思想闡釋 (61)

  前主體性詮釋——中國詮釋學的奠基性觀念 (74)

  第三編:生活情感本源論

  生活儒學的“生活”觀念 (78)

  愛的觀念——儒學的奠基性觀念(87)

  愛,所以在——儒學與笛卡兒哲學的比較 (98)

  如何獲得新生?——再論“前主體性”概念 (106)

  第四編:形上學·本體論

  形而上學的奠基問題——儒學視域中的海德格爾及其所解釋的康德哲學(114)

  形而上學的黎明——生活儒學視域中的“變易本體論”建構 (125)

  生活儒學的內在轉向——神圣外在超越的重建

  第五編:形下學·知識論

  為科學奠基——中國古代科學的現象學考察 (146)

  儒學與作為科學理論基礎的知識論的重建 (155)

  第六編:形下學·倫理學(正義論)

  中國正義論綱要(159)

  中國正義論的重建——生活儒學的制度倫理學思考(172)

  作為基礎倫理學的正義論——羅爾斯正義論批判(175)

  孔子怎樣解構道德——儒家道德哲學綱要 (183)

  論“行為正義”與“制度正義”——儒家“正義”概念辨析 (193)

  第七編:形下學·美學(詩學)

  愛與詩 (202)

  論詩教與樂教 (216)

  孔子論詩與樂 (221)

  第八編:歷史哲學與儒學史

  思想及其歷史的生活淵源——論“思想史”及其“對象”問題 (224)

  儒學當代復興的思想視域問題——“儒學三期”新論 (230)

  論儒學的現代性 (238)

  附錄:生活儒學著述總目 (250)

  附錄:生活儒學著述總目

  第一部分:著作

  1.《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——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(文集):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。

  2.《愛與思——生活儒學的觀念》(專著):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;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增補本;英文版Love and Thought: Life Confucianism as a New Philosophy,美國Encino:Bridge 21 Publications,2019年2月版。

  3.《儒家思想與當代生活——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(文集):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9月版。

  4.《儒學與生活——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(文集):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。

  5.《生活儒學講錄》(文集):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。

  6.《儒教問題研究》(文集):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。

  7.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——儒家制度倫理學的當代闡釋》(文集):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;英文版Voice From The East: 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,英國Paths International Ltd,2016年1月版。

  8.《中國正義論的形成——周孔孟荀的制度倫理學傳統》(專著):東方出版社2015年7月版。

  9.《時代與思想——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(文集):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版。

  10.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(文集)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版。

  11.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(文集):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。

  12.《哲學斷想:“生活儒學”信札》(文集):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。

  13.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(文集):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。

  第二部分:文章

  1.《形而上學的奠基問題——儒學視域中的海德格爾及其所解釋的康德哲學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2期,第36–4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外國哲學》2004年第5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215–237頁。

  2.《為科學奠基——中國古代科學的現象學考察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275–291頁。

  3.《儒學的生存論視域——從蒙培元先生〈情感與理性〉說起》:《中華文化論壇》2004年第2期,第142–14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294–309頁。

  4.《儒家良知論——陽明心學與胡塞爾現象學比較研究》:《陽明學刊》第一輯,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,第23–4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238–259頁。

  5.《梁漱溟文化思想的哲學基礎的現象學考察——重讀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〉》:《文化與人生:梁漱溟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》,重慶出版社2004年5月版,第9–2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337–352頁。

  6.《我們的語言與我們的生存——駁所謂“現代中國人‘失語’”說》:《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》2004年第4期,第58–6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323–329頁。

  7.《唐君毅思想的現象學奠基問題——〈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〉再探討》:《思想家》第一輯,巴蜀書社2005年7月版,第32–3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365–373頁。

  8.《復歸生活、重建儒學——儒學與現象學比較研究綱領》:《人文雜志》2005年第6期,第27–3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06年第1期轉載;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7年第2卷第3期譯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87–109頁。

  9.《“文化保守主義”評議——與〈原道〉主編陳明之商榷》:《學術界》2004年第5期,第142–14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文化研究》2004年第12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330–335頁。

  10.《“生活儒學”導論》:《原道》第十輯,陳明主編,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,第95–11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29–52頁。

  11.《儒學與現象學的分野——關于〈“生活儒學”導論〉的對話》(黃玉順、杜霞):《原道》第14輯,陳明主編,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,第137–14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68–276頁。

  12.《絕地天通——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關系的蛻變》:《哲學動態》2005年第5期,第8–1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106–115頁,題為《絕地天通——從生活感悟到形上建構》。

  13.《從“西方哲學”到“生活儒學”》: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》2005年第1期,第42–4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93–105頁。

  14.《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——“生活儒學”問答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53–91頁。

  15.《論生活儒學與海德格爾思想——答張志偉教授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5年第4期,第42–49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外國哲學》2005年第12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黃玉順“生活儒學”自選集》,第117–137頁。

  16.《生活與愛——生活儒學簡論》:《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》2006年第4期,第53–5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743–頁。

  17.《文化保守主義與現代新儒家》:《讀書時報》2005年11月30日(第48期)頭版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3–5頁。

  18.《談談“生活儒學”以及公民道德問題》: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》2006年第2期,第69–71、75頁;《中國文化報》2007年3月22日“文化遺產”月末版轉載,題為《“生活儒學”和公民道德》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79–86頁。

  19.《儒學與生活:民族性與現代性問題——作為儒學復興的一種探索的生活儒學》:《人文雜志》2007年第4期,第14–19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07年第10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–26頁。

  20.《愛的觀念——儒學的奠基性觀念》:《求是學刊》2008年第4期,第11–1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3–24頁。

  21.《論“觀物”與“觀無”——儒學與現象學的一種融通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4期,第67–74頁;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8年第3卷第2期全文譯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10–128頁。

  22.《當前儒學復興運動與現代新儒家——再評“文化保守主義”》:《學術界》2006年第5期,第116–11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37–242頁。

  23.《馬克思與西方現代哲學》:《山東社會科學》2006年第11期,第12–1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133–148頁。

  24.《價值主體的生活淵源——回復孫美堂教授的一封信》: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》2006年第6期,第57–6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125–132頁。

  25.《“價值”觀念是何以可能的?——基于“生活儒學”闡釋的中國價值論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1期,第10–1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60–78頁。

  26.《現代新儒學研究中的思想視域問題》:《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化》,易小明主編,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3月版,第50–6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18–236頁。

  27.《儒學與制度之關系的生活淵源——評干春松〈制度儒學〉》:《中國圖書評論》2007年第3期(總193期),第90–9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53–261頁。

  28.《注生我經:論文本的理解與解釋的生活淵源——孟子“論世知人”思想闡釋》: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》2008年第3期,第44–4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107–133頁。

  29.《惻隱之“隱”考論》:《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》2007年第3期,第54–57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07年第1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211–217頁。

  30.《論儒學與哲學的關系——對任文利先生批評的回應》:《學術界》2007年第4期,第112–12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44–59頁。

  31.《論“惻隱”與“同情”——儒學與情感現象學比較研究》: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》2007年第3期,第33–4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46–162頁。

  32.《論“仁”與“愛”——儒學與情感現象學比較研究》:《東岳論叢》2007年第6期,第113–11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29–145頁。

  33.《論“一體之仁”與“愛的共同體”——儒學與情感現象學比較研究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07年第6期,第127–13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63–179頁。

  34.《生活儒學與形而上學之關系——致胡治洪教授》:《學術界》2008年第1期,第123–12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46–51頁。

  35.《事件與自覺:生活與儒學——論民族性與現代性問題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302–316頁。

  36.《關于容隱制問題的四封信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318–326頁。

  37.《孔子仁學的現代意義何以可能?——依據生活儒學的闡明》:《理論學刊》2007年第10期,第46–4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80–195頁。

  38.《“刑”與“直”:禮法與情感——孔子究竟如何看待“證父攘羊”?》:《哲學動態》2007年第11期,第12–1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稿》,第196–210頁。

  39.《“儒學”與“仁學”及“生活儒學”問題——與李幼蒸先生商榷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8年第1期,第98–10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26–39頁。

  40.《儒學當代復興的思想視域問題——“儒學三期”新論》:《周易研究》2008年第1期,第51–58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08年第5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79–94頁。

  41.《存在·情感·境界——對蒙培元思想的解讀》:《泉州師范學院學報》2008年第1期,第10–1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165–172頁。

  42.《形而上學略論——回復陳明先生》:《湖南社會科學》2008年第5期,第40–4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52–56頁。

  43.《儒學復興的兩條路線及其超越——儒家當代主義的若干思考》: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1期,第192–20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176–198頁。

  44.《當代儒學“生活論轉向”的先聲——梁漱溟的“生活”觀念》:《河北大學學報》2008年第4期,第1–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149–164頁。

  45.《大漢帝國的正義觀念及其現代啟示——〈白虎通義〉之“義”的詮釋》:《齊魯學刊》2008年第6期,第9–1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09年第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36–252頁。

  46.《危機還是契機?——當前金融危機與儒家正義原則之思考》:《陰山學刊》2009年第1期,第17–1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83–287頁。

  47.《生活儒學的“生活”觀念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57–75頁。

  48.《愛,所以在——儒學與笛卡兒哲學的比較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201–216頁。

  49.《中國“大一統”的“三時一貫”論》:《學海》2009年第1期,第5–1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53–264頁。

  50.《思想及其歷史的生活淵源——論“思想史”及其“對象”問題》:《湖南社會科學》2009年第2期,第14–1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95–106頁。

  51.《符號的誕生——中國哲學視域中的符號現象學問題》:《中山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3期,第128–136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09年第8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217–236頁。

  52.《儒學與中國之命運——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》:《學術界》2009年第3期,第37–4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67–282頁。

  53.《生活儒學:關于“實踐”的一種“理論”——答干春松教授》:《杭州師范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3期,第100–10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40–45頁。

  54.Contemporariness: a Common Field for Dialogue Among Chinese, Western and Marxist Philosophies.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, Volume 30 No. 3 August 2009(《當代性:中西馬對話的共同場域》:《中國社會科學》英文版2009年第3期,第176–188頁)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17–129頁。

  55.《生活儒學的基本觀念》:《儒林》,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,第31–4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講錄》,第57–81頁。

  56.《生活儒學的正義理論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41–71頁。

  57.《生活儒學的儒教觀念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儒教問題研究》,第99–124頁。

  58.《“民本”的“人民主權”實質及其正義原則——周公政治哲學的解讀》:《河北學刊》2010年第3期,第40–47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0年第7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55–177頁。

  59.《反應·對應·回應——現代儒家對“西學東漸”之態度》:《上海師范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5期,第22–2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“生活儒學”論集》,第134–148頁。

  60.《中國正義論綱要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09年第5期,第32–42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10年第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9–40頁。

  61.《孟子正義論新解》:《人文雜志》2009年第5期,第9–2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04–134頁,題為《孟子正義論》。

  62.《儒教論綱——儒家之仁愛、信仰、教化及宗教觀念》:《儒學評論》第五輯,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編,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,第99–10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教問題研究》,第85–98頁。

  63.《生活儒學與當代哲學》:《理論學刊》2010年第8期,第70–7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講錄》,第84–113頁。

  64.《生活儒學》:超星數字圖書館“超星學術視頻”2009年12月16日發布(8集)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講錄》,第3–53頁。

  65.《孔子的正義論》:《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報》2010年第2期,第136–14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75–103頁,題為《孔子正義論》。

  66.《制度規范之正當性與適宜性——〈周易〉社會正義思想研究》:《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》2010年卷,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,第93–10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98–214頁。

  67.《論“大學精神”與“大學之道”》:《尋根》雜志2010年第4期,第28–3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6–15頁。

  68.《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出“中國正義論”——儒家制度倫理學的當代政治效應》:《文化縱橫》2010年第4期,第68–7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3–14頁。

  69.《仁愛以制禮,正義以變法——從〈商君書〉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淵源及其變異》:《哲學動態》2010年第5期,第43–5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15–235頁。

  70.《生活儒學與中國正義論——從我研究儒學說起》:《深圳大學學報》2014年第1期,第40–4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18–31頁。

  71.《談談“思想”——〈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〉序》:《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》,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14–216頁。

  72.《真儒家、真工夫:儒學之外、生活之中——閱讀〈儒家修身九講〉有感》:《中華讀書報》2011年3月23日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講錄》,第124–126頁。

  73.《只有儒家的仁愛才能拯救我們——〈儒風大家〉采訪黃玉順先生》(訪談):《儒風大家》2011年第2期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講錄》,第140–145頁。

  74.《追溯哲學的源頭活水——“中國哲學的合法性”問題再討論》:《四川大學學報》2011年第4期,第12–1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17–232頁。

  75.《禮與生活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300–310頁。

  76.《“周禮”現代價值究竟何在——〈周禮〉社會正義觀念詮釋》:《學術界》2011年第6期,第115–12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78–197頁。

  77.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——生活儒學的制度倫理學思考》:《文史哲》2011年第6期,第12–1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5–18頁。

  78.《生活儒學關鍵詞語之詮釋與翻譯》:《現代哲學》2012年第1期,第116–12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生活儒學到中國正義論》,第3–17頁。

  79.《中國學術從“經學”到“國學”的時代轉型》:《中國哲學史》2012年第1期,第32–4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2年第6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6–37頁。

  80.《荀子的社會正義理論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2年第3期,第135–141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12年第7期、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2年第8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135–152頁,題為《荀子正義論》。

  81.《“中國正義論——中國古典制度倫理學”系列研究項目情況介紹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4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,第1–8頁,題為《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重大項目“中國正義論——中國古典制度倫理學”系列研究啟動儀式上的專家發言》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183–189頁。

  82.《中學西進:當代中國哲學學者的歷史使命》:《中國社會科學報》2012年7月2日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45–248頁。

  83.《“全球倫理”何以可能?——〈全球倫理宣言〉若干問題與儒家倫理學》:《云南大學學報》2012年第4期,第71–7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中國正義論的重建》,第288–299頁。

  84.《從“西學東漸”到“中學西進”——當代中國哲學學者的歷史使命》:《學術月刊》2012年11月號,第41–47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3年第2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49–261頁。

  85.《我們時代的問題與儒家的正義論》:《東岳論叢》2013年第11期,第17–2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15–223頁。

  86.《當今儒家的“創教”與“干政”及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問題——在聯合國總部“紐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”上的點評發言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4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,第52–5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334–338頁。

  87.《儒家的“愛有差等”、“一體之仁”和社會正義原則》:《齊魯晚報》2012年12月25日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190–192頁。

  88.《誠者何罪?——〈君子困境和罪人意識〉評議》:《哲學門》第十三卷第二冊,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,第309–32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教問題研究》,第125–139頁。

  89.《主體性的重建與心靈問題——當代中國哲學的形而上學重建問題》:《山東大學學報》2013年第1期,第118–124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3年第4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33–244頁。

  90.《泉城之會:林安梧與黃玉順對談錄》(黃玉順、林安梧):《當代儒學》第15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,第3–7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123–190頁。

  91.《作為基礎倫理學的正義論——羅爾斯正義論批判》:《社會科學戰線》2013年第8期,第27–3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193–207頁。

  92.《儒學之“本”與“源”——評安靖如“進步儒學”的思想方法》:《煙臺大學學報》2014年第1期,第9–1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2–46頁。

  93.《“角色”意識:〈易傳〉之“定位”觀念與正義問題——角色倫理學與生活儒學比較》:《齊魯學刊》2014年第2期,第17–22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14年第7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24–237頁。

  94.《儒學與生活——黃玉順教授訪談錄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8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,第300–31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66–375頁。

  95.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——黃玉順先生訪談錄》(黃玉順、宋大琦):《當代儒學》第6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版,第276–29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76–391頁。

  96.《易學對于中國哲學當代重建的意義——現代新儒家哲學與易學的深度關涉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4年第3期,第134–13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52–64頁。

  97.《情感與存在及正義問題——生活儒學及中國正義論的情感觀念》:《社會科學》2014年第5期,第117–12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47–58頁。

  98.《儒家的情感觀念》:《江西社會科學》2014年第5期,第5–13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4年第8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59–76頁。

  99.《前主體性對話:對話與人的解放問題——評哈貝馬斯“對話倫理學”》: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》2014年第5期,第18–2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79–293頁。

  100.《生活儒學概說——〈生活儒學:黃玉順說儒〉導讀》:《生活儒學:黃玉順說儒》,貴陽:孔學堂書局2014年7月版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77–83頁。

  101.《“時間”觀念何以可能——從“無間性”到“有間性”》:《河北學刊》2014年第4期,第18–2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62–278頁。

  102.《制度文明是社會穩定的保障——孔子的“諸夏無君”論》:《學術界》2014年第9期,第44–5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51–260頁。

  103.《世界儒學——世界文化新秩序建構中的儒學自我變革》:《孔學堂》雜志2015年第4期,第37–43頁;另載Special 2016 no. 4 Consortium issue of ICCC(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)2016年11月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61–272頁。

  104.《養氣:良知與正義感的培養》: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》2014年第6期,第14–20頁;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14年第1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38–250頁。

  105.《儒學與作為科學理論基礎的知識論的重建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8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,第94–10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107–112頁。

  106.《論“重寫儒學史”與“儒學現代化版本”問題》:《現代哲學》2015年第2期,第97–103頁;《新華文摘》2015年第18期、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5年第8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78–89頁。

  107.《當代儒學:路在何方?——〈原道〉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發言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7集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版,第200–20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65–69頁。

  108.《大陸新儒家當如何“一以貫之”?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7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版,第206–22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70–77頁。

  109.《儒學的意義:原理、歷史與現實》:《中華文化論衡》第2期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月版,第295–31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51–66頁。

  110.《也論“大陸新儒家”——回應李明輝先生》:《探索與爭鳴》2016年第4期,第49–5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34–241頁。

  111.《跪拜文化:孔子的悲哀——關于集體跪拜孔子的感言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5年第3期,第34–3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12–217頁。

  112.《自由主義儒家何以可能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0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版,第1–1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02–317頁。

  113.《“以身為本”與“大同主義”——“家國天下”話語反思與“天下主義”觀念批判》:《探索與爭鳴》2016年第1期,第30–3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6年第7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18–233頁。

  114.《比較:作為存在——關于“中西比較”的反思》:《社會科學戰線》2015年第12期,第17–24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6年第3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94–308頁。

  115.《荀子:孔子之后最徹底的儒家——論荀子的仁愛觀念及社會正義觀念》:《社會科學家》2015年第4期,第15?2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。

  116.《儒學為生活而存在》:新華社《瞭望東方周刊》2015年第4期,第66–69頁,題為《黃玉順:儒學為了生活而存在》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338–343頁。

  117.《國民政治儒學——儒家政治哲學的現代轉型》:《東岳論叢》2015年第11期,第33–4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36–352頁。

  118.《生活儒學:儒學“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”的一種嘗試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84–85頁。

  119.《形而上學的黎明——生活儒學視域中的“變易本體論”建構》:《湖北大學學報》2015年第4期,第66–7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273–286頁。

  120.《新文化運動百年祭:論儒學與人權——駁“反孔非儒”說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5年第4期,第134–142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5年第12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90–106頁。

  121.《儒家“妾身未明”之際》:《國學茶座》2016年1期(總第十期),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版;收入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07–211頁。

  122.《建構現代性訴求的民族性表達——專訪黃玉順教授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0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版,第–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284–287頁。

  123.《董仲舒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5年第6期,第8–1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儒學與哲學諸問題》,第113–121頁。

  124.《儒學的“社會”觀念——荀子“群學”的解讀》:《中州學刊》2015年第11期,第101–10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86–104頁。

  125.《孔子怎樣解構道德——儒家道德哲學綱要》:《學術界》2015年第11期,第104–11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318–335頁。

  126.《生活儒學:只有愛能拯救我們》(10集):山東教育電視臺于2016年1月中下旬播出;收入作者文集《從“生活儒學”到“中國正義論”》,第105–179頁。

  127.《君子三畏》:《宜賓學院學報》2016年第2期,第1–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4–33頁。

  128.《中國正義論:儒家制度倫理學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6年第3期,第23–2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9–23頁。

  129.《論“生活儒學”與“生活的儒學”》:《中州學刊》2016年第10期,第94–10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3–18頁。

  130.《當代國學院及書院的任務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6年第5期,第8–1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321–328頁。

  131.《論儒學的現代性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6年第6期,第125–135頁;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7年第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97–116頁。

  132.《論陽明心學與現代價值體系——關于儒家個體主義的一點思考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7年第3期,彩插第4–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46–151頁。

  133.《中國哲學的“現象”觀念——〈周易〉“見象”與“觀”的考察》:《河北學刊》2017年第5期,第1–6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17年第11期轉載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98–312頁。

  134.《現代新儒學對儒學復興的三點啟示——祝賀大陸版〈唐君毅全集〉出版發行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3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版,第334–33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15–216頁。

  135.《亞洲和平繁榮之道——生活儒學價值共享》:《社會科學家》2017年第1期,第9–1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78–187頁。

  136.《儒家自由主義對“新儒教”的批判》:《東岳論叢》2017年第6期,第39–44頁;Confucian Liberalism’s Judgment of “New Confucian Religion”:美國A&HCI期刊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第49卷第2期,2018年4月,第151–15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60–270頁。

  137.《論“儒家啟蒙主義”》:《戰略與管理》2017年第1期,中國發展出版社2017年3月版,第221–250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52–177頁。

  138.《大陸新儒家政治哲學的現狀與前景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17年第2期,第69–7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42–246頁。

  139.《儒家文化復興需彰顯個體價值》:《南方周末》2017年1月5日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30–133頁。

  140.《儒家“道德個人主義”是否可能?——略評“心性論禮法學”的政治哲學建構》:《學術界》2017年第1期,第104–11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134–145頁。

  141.《生活儒學與“古今中西”問題——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黃玉順教授訪談》:《社會科學家》2017年第1期,第3–8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348–358頁。

  142.《“賢能政治”將走向何方?——與貝淡寧教授商榷》:《文史哲》2017年第5期,第5–19頁。

  143.《生活儒學與進步儒學的對話》(黃玉順、安靖如):《齊魯學刊》2017年第4期,第35–5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34–50頁。

  144.《“直”與“法”:情感與正義——與王慶節教授商榷“父子相隱”問題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7年第6期,第109–11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78–93頁。

  145.《關于儒家思想的幾個問題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5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,第81–8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57–259頁。

  146.《儒學的現狀、教訓與經驗——政治哲學層面的觀察與思考》: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51–256頁。

  147.《“生活儒學”問難:何為正義?——關于儒家倫理學的富春山對話》(黃玉順、方旭東):《中原文化研究》2018年第2期,第13–2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191–211頁。

  148.《未能成己,焉能成人?——論儒家文明的自新與全球文明的共建》:《甘肅社會科學》2018年第3期,第50–55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0–31頁。

  149.《評“自由儒學”的創構——讀郭萍〈自由儒學的先聲〉》:郭萍《自由儒學的先聲——張君勱自由觀研究》代序,齊魯書社2017年11月版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00–204頁。

  150.《關于“情感儒學”與“情本論”的一段公案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2輯,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版,第173–177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271–275頁。

  151.《論經典詮釋與生活存在的關系——乾嘉學術“實事求是”命題的意義》:崔發展《乾嘉漢學的解釋學模式研究》,序二,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版,第1–1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現代性問題》,第67–77頁。

  152.《回望“生活儒學”》:《孔學堂》2018年第1期,第5–1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3–19頁。

  153.《社會儒學與生活儒學之關系——與謝曉東教授商榷》:《學術界》2018年第5期,第95–106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32–46頁。

  154.《儒學之當前態勢與未來矚望》:《孔子研究》2018年第4期,第17–21頁。

  155.《中國哲學怎樣“開新”——評“據本開新”方法論》:《東岳論叢》2018年第4期,第5–1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47–59頁。

  156.《梁漱溟先生的全盤西化論——重讀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〉》:《社會科學研究》2018年第5期,第121–12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60–78頁。

  157.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Daniel A.Bell’s Political Meritocracy: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(VOL. 4,ISSUE. 1,6–28)(《文史哲》英文版第4卷2018年第1期,第6–28頁)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(出版時被全文刪除)。

  158.《人類共同文明與儒家的貢獻》:光明網2018年10月18日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65–266頁。

  159.《互害之病的儒學療救》:《探索與爭鳴》2018年第11期,第46–4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97–103頁。

  160.《前主體性詮釋:主體性詮釋的解構——評“東亞儒學”的經典詮釋模式》:《哲學研究》2019年第1期,第55–6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104–119頁。

  161.《儒家哲學發展的方向——評〈唐君毅先生年譜長編〉》:《學術界》2019年第2期,第157–164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17–230頁。

  162.《“文化”新論——“文化儒學”商兌》:《探索與爭鳴》2019年第9期,第169–179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79–96頁。

  163.《談“仁愛”與“博愛”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5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,第343–345頁,題為《專家激辯“仁愛”與“博愛”——孔學堂秋季辯論大會》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67頁。

  164.《復興儒學、綜合創造:新軸心時代之價值重建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5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版,第346–35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68–273頁。

  165.《陽明心學與儒學現代化問題——〈陽明心學與儒家現代性觀念的展開〉讀后》(李海超《陽明心學與儒家現代性觀念的展開》代序):《中國文化論衡》2019年第1期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7月版,第1–11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31–242頁。

  166.《再談“生活儒學”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6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版,第117–122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與當代思想》,第274–279頁。

  167.《生活儒學的內在轉向——神圣外在超越的重建》:《東岳論叢》2020年第3期,第160–171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20年第5期轉載,第108–118頁。

  168.《中國哲學“內在超越”的兩個教條——關于人本主義的反思》:《學術界》2020年第2期,第68–76頁。

  169.《國族認同與現代性的新“禮樂”建構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7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版,第138–142頁。

  170.《重建外在超越的神圣之域——科技價值危機引起的儒家反省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7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版,第25–30頁。

  171.《神圣超越的哲學重建——〈周易〉與現象學的啟示》:《周易研究》2020年第2期,第17–28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20年第10期轉載,第3–13頁。

  172.《新科技時代的信仰重建與價值傳播——黃玉順先生訪談錄》:《吉林師范大學學報》(人文社會科學版)2020年第3期,第1–6頁。

  173.《儒學實踐的理性反思》:《學習與實踐》2020年第9期,第115–120頁;《新華文摘》2021年第4期轉載。

  174.《儒學反思:儒家·權力·超越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18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版,第3–10頁。

  175.《儒學為生活變革而自我變革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20年第6期,第4–9頁。

  176.《前主體性詮釋:中國詮釋學的奠基性觀念》:《浙江社會科學》2020年第12期,第95–97頁。

  177.Integrating the Thought of Mencius and Xunzi and the Problem of Modernizing Chinese Society: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6 (2020) 21–42(《孟荀整合與中國社會現代化問題》:《文史哲》(英文版)第6卷第1期,2020年12月版,第21–42頁)。

  178.《如何獲得新生?——再論“前主體性”概念》:《吉林師范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2期,第36–42頁。

  179.《何謂“哲學”?——論生活儒學與哲學的關系》:《河北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2期,第1–8頁。

  180.《論“行為正義”與“制度正義”——儒家“正義”概念辨析》:《東岳論叢》2021年第4期,第168–175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21年第7期轉載,第36?42頁。

  181.《不辨古今,何以為家?——家庭形態變遷的儒學解釋》: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21年第3期,第46–56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倫理學》2021年第9期全文轉載,第26–35頁。

  182.《“超驗”還是“超凡”——儒家超越觀念省思》:《探索與爭鳴》2021年第5期,第73–81頁;人大復印報刊資料《中國哲學》2021年第9期轉載,第9–15頁;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21年第10期轉載(題為《超越論與“內在超越”的僭越》),第62–63頁;收入作者文集《生活儒學的超越本體論》,第–頁。

  183.《人是什么——孔子面對“攸關技術”的回答》:《孔子研究》2021年第4期,第14?25頁。

  184.《情感與超越——專訪黃玉順教授》:《國際儒學論叢》第10輯,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4月版,第14–25頁。

  185.《義不謀利:作為最高政治倫理——董仲舒與儒家“義利之辨”的正本清源》:《衡水學院學報》2021年第3期,第25–31頁。

  186.《生活儒學的話語理論——兼論中國哲學話語體系建構問題》:《周易研究》2021年第5期,第5?23頁。

  187.《儒家文明發展的時代問題》:《國際儒學》2021年第3期,第110?112頁。

  188.《“事天”還是“僭天”——儒家超越觀念的兩種范式》:《南京大學學報》2021年第5期,第54?69頁。

  189.《制度正義是儒家治道之根本》:《吉林師范大學學報》(人文社會科學版)2021年第6期,第–頁。

  190.《論社會契約與社會正義——荀子“約定俗成”思想詮釋》:《曾子學刊》第三輯,上海三聯書店2021年11月版,第44?59頁。

  191.《“吃人”還是“育人”——中國正義論視域下的儒家禮教重建》:《中州學刊》2021年第12期,第105?108頁。

  192.《研究馮友蘭新理學的意義——馮友蘭新理學研討會致辭》:《當代儒學》第20輯,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版,第3?7頁。

編輯:董麗娜

文章、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欧美日韩一| 国产深夜福利 | 免费三级网站 | 免费黄色网址在线观看 | 欧美在线网站 |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| 婷婷激情五月 |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|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| 日韩av网站在线观看 | 深夜福利av | 国产三级网 | 天天爽天天 | 毛茸茸性猛交xxxx | 天堂网亚洲| 伊人久久国产 | www.在线播放 | 九九热精品|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| 人与拘一级a毛片 | 婷婷狠狠| 嫩草嫩草嫩草嫩草 | 精品一区视频 | 97免费在线| 神马午夜嘿嘿 | 在线观看av免费 | av久草| 亚洲精品久久久 | 国产视频a | 久在线 |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| 一级片免费视频 |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| 久久久三级 | 久久色视频 | 97超碰资源站 |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| 色综合视频| 触手繁殖の地狱3d啪啪 | 亚洲第一色网 |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|